9999js金沙老品牌(中国)有限公司

信托业遭遇“分类管理”监管风暴

来源:WWW.TRUSTSZ.COM 时间:2004-06-01

  监管部门此次检查的方式是:进驻各地信托公司的不是注册地的银监局,而是异地银监局人员;检查结果将被中国银监会作为划分信托公司等级的重要依据,今后不同等级的公司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 

    一个有关信托业“分类管理”的规定,让时下的信托公司负责人格外担心自己的命运。 
    有消息说,银监会非银行金融部专司信托公司监管的负责人近日不在北京。记者同时被告知:他们已经去外地“亲自督战”了——督察各地银监局交叉检查信托公司发展状况。 
而目前市场关心的是:一旦信托公司被按照不同的级别分类管理,那么信托业的前景又该如何判断?监管部门是否一如既往地以“内部机密”为由拒绝向市场透露该信息? 

    监管层防止“地方保护” 
    在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一家信托公司办公室负责人的第一反应是“最近忙死了”。 
    近期,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地银监局相关人员对目前59家信托公司进行全面检查。他正是为此事而忙碌:除了向银监会提供要求的各项资料,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尽最大可能让自己的公司摆脱“排位末等”的危险。 
    这位信托投资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我们如果不能成为第一集团,也要争取成为第二集团。一旦自己被排在末席,业务将无法开展。”他还表示,近期已经不准备开展新业务,只是将原有的业务重新梳理一下。 
一位长期跟踪信托公司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尽管5月各家信托公司发售信托产品数据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但根据他现在掌握的资料,这个月的信托产品数量明显降低。 
    记者还获知,与上述公司同处一座城市的另一家信托公司则远没有那么幸运。银监局已经进驻到该公司,公司财务状况检查是一项重点;另一项重点是监管部门开始算旧账,检查之前开展的业务是否违规。 
近期,中国银监会以及银监会的各地派出机构——银监局纷纷进驻各家信托公司进行现场检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检查更为严厉,在检查方式上也做了调整。 
据说,这次检查采用了“交叉检查”的方式,即进驻各地信托公司的不是公司注册地的银监局,而是异地银监局的相关人员。 
    据称,监管层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地方保护”。 
   
    Camel指标是否适用 
    此项检查已经历时近一个月。北京一家信托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银监局的人马几天前刚刚进驻该公司。 
之前,银监局每年都要对信托公司进行全面检查。与现在的检查相比,之前的检查力度要小很多,只是例行检查。 
    这次检查的结果,将被中国银监会作为划分信托公司等级的重要依据,为实行分类管理做铺垫。 
据了解,中国银监会将对信托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就是根据信托公司的整体状况,将现有的59家公司分为不同级次,不同等级的公司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银监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此举“扶持好的、限制差的,对于严重违规的信托公司将立即摘牌,毫不客气”。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明确表态支持这一举措。 
    信托业内人士大多不愿向《财经时报》评论此次“交叉检查”的标准。据了解,中国银监会的此次检查将借鉴商业银行监管中的Camel指标。 
    但有专家指出,信托业与银行业是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风险类型也不尽相同,二者使用同一套监管标准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他指出,必须有一套符合信托业特点的指标体系来考察信托公司的行为。而若一味将银行指标强加给信托公司,直接的后果就是信托公司不得不成为“准银行”,而失去了信托公司应有的制度特色,重新走回“不务正业”的老路。 
    该专家强调,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结果可能是信托公司的业务风险不能得到约束。他呼吁,在指责信托公司“不真懂信托业务”时,监管部门是否也应该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信托业务。 
一些信托公司担心,一旦依靠这套指标将信托公司分类,是否具有说服力?今后信托公司的发展能否达到监管层所期望的结果?这同样有待期待。 

    考验客户知情权 
    一个本是涉及三方的格局,现在似乎只能看到两家的身影——信托公司的管理人和政府监管者;而一旦出现矛盾,通常的做法是,监管部门向信托公司负责人训话、警告。这样,看上去矛盾是解决了,而作为第三方的利益主体,公司信托计划的投资人却无从知道信托公司是否真正违规操作。信息不对称造成他们失去了投票的权利,哪怕是用脚。 
    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是,以私募为基础的信托产品有意无意地吸纳了众多抗风险差的中小投资者。除了能够接收到信托公司公布的“项目运行状况良好”的信息,他们几乎无从得到其他权威渠道提供的信息。 
一位信托专家指出,现在的信托行业“极其缺乏”一个透明的市场机制。比如,青海庆泰信托投资公司大量挪用客户资金炒股导致大量亏损,以至公司不得不申请重组。这个事件经媒体披露后才得以曝光。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被曝光之前,监管部门早已获知庆泰信托公司出现严重违规行为,并批准了该公司的重组方案。但公司所发信托投资计划的投资人是否同样知道有关细节,并及时以此做出相应判断?显然,他们现在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公司重组成功。这对很多投资人来说,几乎是一种赌注。 
    业内认为,庆泰信托公司事件直接导致了此次监管风暴的出现,以及信托计划投资人对整个信托公司的信任危机。一家信托公司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已经不得不考虑信托产品能否顺利发售的问题了。自2002年上海爱建信托公司发售第一只信托产品以来,几乎每个信托产品都受到市场的热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信托公司已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整顿。从每次整顿的过程及结果看,市场只能从媒体的零星报道中得到一些信息。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信息少之又少。 
   专家指出,信托公司日常经营缺乏一个透明的机制,导致市场无法对信托公司的经营能力进行判断;而一旦出现风险,由于缺乏必需的透明性,又导致了市场对单个公司的怀疑向整个行业转化。“信息披露不仅是信托公司的责任,也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市场有理由获知此次大规模检查后的结果” 。 
(xintuo摘自财经时报)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Baidu
sogou